化学,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,应时时刻刻忠诚于本职工作:抓好课堂,辅导好学生,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。我们按照某种标准为学生的应考虑身定做学习,考试需要什么,我们就去创造什么。但只要我们抬头看看,当周围的人越来越多地指责化学罪大恶极的时候,一个本真的化学在人们的眼中逐渐消失,而一个虚无的化学被人们无限放大。所以,化学教学只停在学科知识本身,这是化学教学的遗憾。我们一定要明白,化学科学的背后有着浩瀚深厚的思想和人文背景。在化学教学中,教师应多问问自己,“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”,相信我们的教学会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上走得更远。 1 要让学生习得内在机理 常听到教师有这样的怨言和无奈:这个问题我们做过多遍,也考过多次了,为什么还是错呢?比如,化学反应方程式很重要,它反映了物质的性质与物质变化的机理,教师常常会要学生去死记下来,而学生往往解答不到位,更不能举一反三。这些事实告诉我们:教师讲了的东西,学生不一定就会了。其间的道理就是,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,要让知识活起来和动起来,让学生习得内在的原理和方法,让学习内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品质。 1.1 注意尝试运用 化学知识的学习最终要落在应用上。学生不是教师“教”会的,而是在自主尝试运用中“学”会的。现在的课堂,教师比较注重文本性的教,把太多的时间放在知识的讲授上,留给学生实践体验的时间太少。教师习惯了“先知识讲授,再习题训练”的教学模式,突出教师“教”的主动性,学生只是被动地“学”。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各种套路,主观能动性受到抑制,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发挥,对问题的认识是教师预设好的,没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。我们要变“先知识讲授,再习题训练”为“先尝试训练,再知识整理”的教学模式,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自主构建知识,那么,上面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。特别是,在拓展或延伸的知识上,采用“先尝试训练,再知识整理”的教学模式,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。如:初中化学学习“复分解反应”时,对于复分解反应类型以及反应物的状态的要求等拓展内容,可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或案例分析的基础上,形成对知识内涵的认识和理解,避免简单地、文本性地堆积知识。 1.2 注意类题演变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模仿、尝试运用和创新的过程。学生的学习开始于模拟活动,在模拟中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,领会知识内在的机理,培养知识运用创新的能力。我们的教学中,教师能关注到要学生回答“是什么”,却不重视去思考“为什么”,更没有去想过“还有什么”。学生常常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,脑袋里没有形成问题解决的过程思维模型,再碰到类似问题的时候还是困惑。所以,教学不仅要给学生一把钥匙,教会学生会开面前的一扇门,还要教给学生开门的方法和原理,让学生具备打开类似门的能力。如何训练学生开类似门的能力呢?那就是学习中要注意迁移演绎,多开展类题演练和变式训练。以初中“物质分离与提纯”的学习为例,教师要把“转化法”、“除去法”和“提取法”3种化学方法讲透彻很困难,而要让学生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理清晰就更难,我们以“除去CO2中某杂质气体”一个问题情景为主线,从杂质分别为CO、H2和N2进行变式训练,引出对3种化学方法的学习,让学生从理解达到融会贯通,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益。 1.3 注意归纳总结 要把学习的经历、体会上升为经验、规律和方法,并在学习整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,就要养成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。如果说把知识分解后学习,这是一种学习方法,而要把分解后的学习进行整合,这就是一种学习能力了。从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的训练,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。我们的课堂教学,教师缺少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的意识,学生反思性学习的习惯没有养成,学习水平只是处于初级水平,学生主动创造性学习还没有形成。我们要调动学生积极做好学习整理,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习惯,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,提升学生学习的水平。如:初中“元素周期表”的学习,只要求学生能简单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,能简单使用元素周期表,但元素周期表有着丰富的内涵,鼓励学生主动归纳总结,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周期表;“盐”的学习,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了常见的几种盐的基础上,引导学生积极整理和提炼盐的有关知识,在学生认知中构建盐的知识体系。 2 要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 基础知识在学习中很重要,但孤立地抓基础知识也不科学。如:在新授课上,教师花大量时间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上,基础知识的运用不被重视,花的时间很少;在复习备考上,教师把基础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复习分成前后两轮,使知识复习与能力培养分割开来。从认知的角度来看,从知识到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水到渠成,不可分割。“三维”目标把“知识与技能”作为一个维度,而不分割成两个维度,也正是这个道理。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,学习化学的目的是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,所以化学知识的学习始终伴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。 2.1 多向学生提问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,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。要把学习认知的主动权还给学生,就要为学生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链,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,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主构建知识。课堂教学中,若教师不注意以问题来构建学习活动,通常只是一些比较零碎的提问,问题的思维空间很小,多是一问一答的简单问题,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真正训练。所以,如何设计问题就特别重要了。首先,问题设计要有层次,问题之间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,形成的问题链要形成体系。再者,问题设计的数量不要太多,不要显得零碎和散乱要使问题的解决朝向教学目标还有,问题设计要有内涵,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要大,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。如:“酸”的学习,可以设计“酸在组成和结构上有什么特点”、“常见酸的物理性质怎样”、“酸能跟哪些物质反应(化学性质)”、“酸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”4个探究问题,探究问题解决了,知识也就掌握了,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。 2.2 多调动学生讨论 学识是越辨越明,越辨越透彻,学习过程就是思辨的过程。调动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和交流,有利于促进学生共同提高和共同发展。我们的课堂,有些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,常常是一问一答,或者是教师自问自答,没有给学生留下时间;有些教师临时组建讨论小组,小组成员之间没有分工,配合也不默契,常常只是表面轰轰烈烈;有些教师没有明确的任务和要求,讨论的目标不明确,讨论针对性不强,讨论就显得非常盲目;有些教师为了讨论而讨论,讨论活动在课堂中满天飞,讨论只是流于形式等。上面这些情况反应的是教师未能真正认识到讨论的意义,不能明白讨论的真正内涵,所以讨论的质量和效益打了折扣。要真正开展好讨论活动,先要有一个稳定的学习组织(或称学习小组),小组内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,有共同的学习目标、计划和规范;讨论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,在开始讨论之前要布置讨论的任务,提出讨论的要求,明确讨论的目的;还要对小组讨论的情况进行评价,调动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,激励小组内各成员间互促发展。 2.3 多让学生汇报展示 通过汇报展示,可以帮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,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,也可以展示学生自我,还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。可以说,学生汇报展示是学习活动后的一个重要环节,既能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,又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,还能培养学生思维整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,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。我们的课堂上,教师多只注意学生汇报的答案,追求学生能够说出正确的结果,如果学生不能讲出正确的答案,教师马上就把答案公布出来,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答案的由来。这样的学习汇报,不能真正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,也不能发挥交流和研讨的作用。要开展好汇报展示活动,最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,汇报的结果能反映小组内的学习情况,使学习汇报的面更宽;学习汇报要讲明白“是什么”,更要求学生说清楚“为什么”,让学生把思路和方法说出来;学习汇报要鼓励学生思考“还有什么”,促进思维碰撞,调动全体参与等。学习汇报有着很大的空间,具有积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,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。 2 要让学生掌握化学思维 有些学生认为化学难学,有些学生认为化学容易学。难学的学生认为化学涉及千万计的化学物质,还有变化多端的化学反应;而易学的学生认为化学学习是有方法的,把握方法去学习就会事半功倍。化学成为一门科学,就是因为化学中隐含许多思想、规律和方法,从而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章可循。因此,在化学学习中,要让学生领会其间的化学思想,把握其间的化学规律,掌握其间的化学方法,逐渐形成正确化学思维方式,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。 3.1领会化学思想 在化学学习中,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化学思想,我们不仅要理解这些化学思想,还要用好这些化学思想来学习化学。如:“实验验证思想”,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,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、记录和分析等,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,获得化学知识;“结构决定性质思想”,原子的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,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,所以认识元素要先研究该元素对应原子的结构情况(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),而认识物质应遵照“组成结构性质用途”的认知思路;“守恒思想”,质量守恒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的机理,分析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情况,电荷守恒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化学式中元素化合价情况,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得失情况,溶液中离子的组成情况,而能量守恒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反应前后能量变化的情况。 3.2 把握化学规律 规律是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,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,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,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。化学规律客观地存在化学科学中,通过化学实践而被人们所认识,并被人们运用。在化学学习中,我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接触到这些规律,如果有意地把握和运用这些化学规律,将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。如:“元素周期律”,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变化规律性可以用来认识物质的性质,还能用来认识和理解新物质的合成,是学生认识和研究物质的重要依据;“物质的通性”,初中学习了酸和碱的通性,可以用来推断不熟悉的酸或碱的性质,由于物质通性在认识物质上有着重要的意义,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归纳非金属单质、金属单质、酸性氧化物、碱性氧化物、不同类型盐的通性,为学生进行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做好铺垫;“化学反应的规律”,初中学习过的有质量守恒定律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、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、金属与金属盐反应的条件等,把握这些规律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。 3.3 掌握化学方法 方法是指能解决思想、说话、行动等问题的门路、程序等。在化学发展过程中,人们在认识化学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方法,这些方法对认识化学和解决化学问题带来了帮助。在化学学习中,化学方法常不被重视,却又实实在在地被我们使用着,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化学方法,有效地使用这些方法,将帮助学生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益。如:“分类法”,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,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,同类事物因为某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举一反三,不同类事物也可以帮助我们做到由此及彼;“实验探究法”,把化学学习设计成探究情景,调动学生主动研究学习问题,培养学生科学素养、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;“检验与区分法”,根据物质在性质上的特殊性,检验某种物质的存在,或者把不同物质区分开来的方法,常用来研究物质的存在或组成情况;“分离与提纯法”,根据物质在性质上的差异,把物质分离或提纯出来的方法;“推理法”,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,通过分析和综合等认识活动进行判断,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方法。 4 要让学生经受科学精神、情感和价值观教育 化学是一门来源于社会和生活的科学,有着深厚的人文和社会背景。人们对化学的误解,学生逐渐对化学的远离,都是因为不能完整地认识和理解化学。我们一定要明白,化学学习的不只是化学知识,还应该认识到化学的肉体、思想和灵魂,要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经受化学教育。因此,在化学教学时,要引导学生关注多样化的社会生活,崇尚科学、反对迷信和盲从的人文精神,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、人生观和世界观。 4.1 渗透科学精神教育 化学学科中隐含着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,学习化学要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周围的事物。化学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,“化学使世界更美好”是化学科学发展的主旋律。当受到某些人为因素影响,物质文明的发展出现一些不和谐现象时,“解铃还须系铃人”,这些不和谐现象的消除仍然需要依靠化学科学。所以,在学习化学和运用化学的时候,一定要把客观的、积极的和辩证的科学思想传递给学生,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。如:人们受“碘盐可以防核辐射”的蛊惑,闹出了一场抢购食盐的风波;“食品添加剂”风浪更是闹得满城风雨,大家谈“添加剂”色变。事实上,食品添加剂有改善食品品质、延长食品保存期、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等功效,可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,保证食品安全,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对食物色、香、味的追求。因此,我们要用积极的态度去看待,用辩证的思想来对待类似的事情。 4.2 渗透情感教育 化学学科有着深厚的人文背景,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,也在感受着人文思想的熏陶,并逐渐形成自己对化学独特的情感态度。这种情感态度会影响学生对化学的热爱,会影响到学生能否正确去认识化学和运用化学,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做好正面的引导是十分必要的。如:渗透化学史的教育,化学史始终是围绕化学家不懈努力和奋斗的历史,是化学家认识世界、创造发明的发展史,激励学生尊重客观事实,敢于挑战传统观念,积极攀登科学高峰;渗透实用化学思想的教育,化学在为人类提供物质、满足人类发展、构建人类文明和体现人的价值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,激励学生热爱化学,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;渗透化学美的教育,门捷列夫建立的元素周期表成了和谐美、统一美和有序美的典范,分子结构和物质结构具有建筑学的艺术和结构美,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转换、变化是运动美,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力、热、声、光、电、色现象是动态美等,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发现美、欣赏美、创造美,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,激励学生以美为方向去创造美的生活。 4.3 渗透价值观教育 化学学科有着深厚的社会背景,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,还会受到社会观念和思想的冲击,向学生渗透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是必要的。现在社会上对化学产生误解的人群中,不乏高职位、高收入、高学历的人,他们没有把正确的思想带给周围的人,反而被周围的人所同化或左右,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独立的价值观。抓住化学教学中的素材,引导学生围绕价值观进行讨论,逐步形成学生自己独立的价值观。如:在学纯碱时,把“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——侯德榜放弃留美机会,毅然回国报效祖国”的故事拿出来让学生讨论,让学生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;在学到金属资源的保护时,让学生围绕“有限资源的减少与保护”展开讨论,培养学生节约的意识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;在学到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时,引导学生讨论“环境污染与个人行为”,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,坚持环境保护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,把“绿色化学”观念传递给周围的每一个人。 总的来说,在化学中学到的东西,有些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被遗忘,有些会永远留在人的脑海里,帮助分析和解答生活中碰到的化学问题,而且还能在新的情景下生成新的认知。我们应该教给学生这样的东西——能留在学生心里的、有用的且具有生成性的东西。